業績人人愛有感

今天應了公司要求,到臺灣銀行辦理一些金融方面的手續。選了一家離家最近的臺灣銀行,然後做好心理準備走進銀行開始辦理。早就耳聞這一家銀行對於開辦帳戶的審核之嚴,所以,事前盡可能地作好功課再前往。

一進門,坐在櫃臺旁邊的先生應該有些年紀,但是他似乎是派遣人員,因為,連最簡單的業務都不曉得應該要如何承辦,所以消失了5分鐘,到辦公室裡面把資深人員請出來。所幸這位資深承辦人員的態度良好,耐心地跑完所有流程。

IMG_7588今天一連開辦了外匯存摺與黃金存摺,分屬於兩個不同部門。外匯存摺的開辦需要到外匯部,而黃金存摺的開辦是要到一位理財襄理的小隔間裡。其實,這位襄理比較像是業務,因為開口閉口就是獲利。這種調調無妨,誰不想賺錢呢?但在我看來,她的業務手段,應付一般客人可以,對於熟門熟路的客戶,就不見得吃得開了。

開辦完黃金存摺以後,臺銀的服務有三類,一是單筆買賣、二是定期定額(類似黃金基金),三是黃金撲滿,也就是將一筆錢分在一個月的營業日內買進,風險的分攤比定期定額要好。

解釋完畢以後,她立即鼓吹我在櫃臺旁的電腦開通帳號密碼,然後進入臺銀的理財網頁,她便立即要我買入黃金撲滿,接著就輸入她的工號,等我按下【確定】的那一刻,她就有了業績。雖然我不知道她的業績計算方式,但我相信只要有一筆這樣的金額入帳,她應該就可以有一些考績的加碼。

我想起了一位金融界前輩的話,在過去的年代,銀行要升到襄理,大概要接近40歲。可是,現在只要業績好、敢衝,就可以快速地升官。但是,她們的資質真的可以與襄理畫上等號嗎?我其實比較想給她們打問號。

研習EMBA的時候,曾經探討過過度強調業績的弊病,這會讓員工過度追求業績而不顧許多倫理。我想,現在臺灣的金融業也是一樣,期待員工追求業績至上的結果,許多該交給民眾的理財觀念卻忽略了。

不過,換個角度想,或許就是因為不教民眾相關的理財資訊,所以才有金融業業務存活的空間吧!

0 Respons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