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夭的生命

去年被判疑似過勞死的一位南亞工程師,昨天改判定為過勞死,幾乎各大媒體都報導了這則新聞。今天,媒體刊出了死者姐姐的部落格內容,述說死者如何為家中經濟擔起責任,而在南亞科技工作時的工時竟是凌晨三點回家,上午六點就要出門。

為了這條早夭的生命,我誠心地獻上哀悼。

不過,這事件的背後,所牽涉到的環節太多、包袱太重,政府、企業、家庭,甚至當事人,都要有判斷輕重的能力,畢竟,生命是自己的。

DSC01678政府開辦大學教育,現在連工作滿四年的人都可以申請大學,未來,臺灣的大學學歷會越來越不值錢,硬逼著學子們唸研究所。這也就是說,未來很可能每一位國民,都必須要把人生當中的幾年,挪給大學或是更高等的教育。

然後呢?等著工作自己上門?或是像過去的專科生扛著沙包考公職?或者,有更多元的發展?

臺灣這幾年的失業率高居不下,薪資水準更沒有大幅的提升,卻有越來越多的過勞死事件產生。說說鄰近的中國,幾乎一到下班時間,辦公室裡面就不見人影的公司大有人在;日本雖然習慣加班,但也不是無止盡地工作;至於韓國,出了名的工作狂國家,但似乎也不像臺灣這般以命相搏。

這幾年臺灣的設計在國際上嶄露頭角,但是政府還是引導著科技製造業繼續強大,其他的服務業、文創業、金融業反而失去了出口。講求製造業的國家,理工人才需求殷切,文法商人才反而不如國外吃香。這些理工人才的頭腦,只能花在更多的工時,卻創造出有限價值的地方,很可惜,真的很可惜!

在這個案例中,死者希望加速還清學貸與車貸,這固然是好事,但為此而送上性命,何苦呢?在學校教育中,如果有深厚的財務教育,想必可以幫助家庭或是當事人更清楚為何而戰。

當一個人的現金流不足以支付一些貸款的時候,那麼,所買進的東西就不會是資產,而是負債。所謂的【資產】,應該是要帶進現金流的物品,車子可以成為資產嗎?可以,當你是買車創造現金流的時候。我不知道死者要償還的車貸是什麼樣的資產或是負債性質,如果單純只是為了代步,那就是在緊繃的現金流當中,又增加了負債。

這只是一個事件,值得許多環節共同思考。對於死者,我依然抱以深深地哀悼之意,如果他的辭世,可以喚醒更多人正視問題,在這樣的事件背後,也就有更深的價值了。

0 Responses